笔趣阁 - 耽美小说 - 农家子的为官路在线阅读 - 分卷阅读165

分卷阅读165

    偌大的叶宅,莫名觉得空旷冷清了好多。

    叶君书叹了口气,然后回书房温书去了。

    只有专注起别的事情,才能消去离别的愁绪。

    他元气满满地想,接下来,他该以最佳的状态,去迎接新的转折点了。

    机会只有这一次,一定要把握住了!

    第97章 第九十七章

    上京连续几天阴雨连绵, 不过气温倒是有所上升,没有年前那般干冷。

    叶君书惦记着即将来临的会试,正专心复习,倒不影响他什么。

    没多久就到了二月底, 朝廷开始了会试的报名时间, 从二月二十二日至三月三日截止, 只有十天的报名时间。

    每天报名的人很多,他们也无所谓哪天去报名了,不过这种事,还是越早越好。

    叶君书和余茂林约定好了时间, 在第三天一大早就一同到礼部去排队报名,领到考牌后, 他们才有参加会试的资格。

    会试是由礼部主持的全国性考试,又称礼闱。毕竟是在为朝廷选拔人才,是大夏一大盛事。所以这段时间,不论是朝廷还是民间, 都将注意力投在即将来临的会试上。

    而历届主考官,更是为万千学子和朝廷所关注。

    会试一般有一个主考官,三个副考官,八个同考官,基本出自翰林。

    由于会试是较高一级的考试, 同考官的人数比乡试多一倍。主考、同考以及提调等官,都由较高级的官员担任。

    而主考官一向是由礼部提名,皇帝钦命特派。

    他们基本上是进士出身的大学士或三品以上的高官。

    有消息称, 朝廷正为主考官的人选僵持不下,到现在还迟迟未能决定。

    皇帝似乎也是多番考虑,所以也在犹豫。

    科举的考试主观性占有很大的关系,不像现代考试,还有标准答案,客观性很强。

    但是在古代,能考上举人的,无一不是从各地脱颖而出的优秀学子,论对四书五经的掌握程度,大家都半斤八两。但是十分优秀的人,也不一定会考中。

    因此考官的偏好对他们来说尤为重要。

    就像曾经比喻的,如果主考官是个务实派,那么两份同样水平的文章摆在考官面前时,显然朴实的文笔比辞藻华丽的文章更得考官的欢心。

    所以,本届的主考官是哪位,是每个举子十分关心的事情。

    会试于乡试的第二年即逢辰、戍、未年举行。全国举人在京师会试。

    考试内容与乡试并无太大差别,考中者称“贡士”,第一名称“会元”,因考期是在春季三月,又称春闱。

    会试和乡试一样,分三场举行,一场三天,共九天七夜。

    他们已经有了一个甚至几次的经验,差不多都锻炼出来了,倒不怕被环境影响发挥。如果这都能影响,也只能说这个人的素质不过关。

    到了三月初七,久定夺不下的主考官和其他考官在朝会上公布,叶君书知道这个消息时,这些考官已经收拾包袱到贡院就职,并由士兵层层把守,与外界断绝一切联系。

    叶君书在余茂林说出主考官的姓名时,有一瞬的惊诧,他万万没想到,主考官竟然是“熟人”!

    余茂林显然也还记得这位大人。

    虽然他那次中了招没能考完。

    那是他们当年考秀才时的学政大人,张继涛张大人,如今是礼部左侍郎,这一届的主考官。

    由此可见,这位张大人是皇帝的心腹大臣,短短几年间,就晋升到了如此重要的位置。

    而多方博弈的结果,是张大人拔得头筹。

    叶君书沉吟片刻,对余茂林道:“这对我们来说,十分有利,起码张大人我们还是有几分熟悉的。考试时,我们起码有落笔的方向。”

    余茂林却没那么乐观,他显然了解的比叶君书多。他皱着眉头道:“三位副考官,一位是明鹏展明大人,另一位是席矛常席大人。”

    叶君书眸光闪闪,“有什么问题吗?”会被余茂林特意说出来的,一定有他的原因。

    明鹏展?如此相像的名字,真是容易勾起他不太好的回忆。

    余茂林道:“这位明大人,乃是明相之嫡长子。正常来说,哪怕是忌讳,也不该是他来参与主持会考。而席大人是李家一派的,众所周知,明家和李家水火不容,让他们共事,不知是好是坏。”

    叶君书眯眯眼,“神仙打架,我们这些小喽啰不一定会遭殃。明家虽然风头正盛,但皇家不会坐由明家势力威胁到皇权的,明李两派共事,互相牵制,对我们来说,或许还是好事。”

    皇家不会让任何一个派系成为如此重要的科举里的一言堂,如果让科考成为其中一个派系的天下,那么,这个皇朝真是要岌岌可危了。

    这次博弈的结果,也透出一个讯号,皇家的势力还是占上风的,但让明鹏鹍占据一个监考官位置,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种妥协。

    现在理这些势力脉络还早了些,叶君书不过是胡想一通,就将注意力放回本次会考上。

    他们有了一次在张大人主持下考试的经验,对大多数学子来说,更有优势。

    起码叶君书已经知道该怎么答题才能增加考中的几率。

    至于其他的,正因为两人是对立,互相监视,反而不容易在这上面动手脚,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公平性。

    余茂林道:“人的思想是会变的,说不定张大人的想法已经变了,我们一味的用以前的目光看待现在的人,说不得什么时候就栽跟头。

    虽然张大人以前偏好四平八稳的文章,向来是个注重务实不喜花哨的,是个坚定的保皇派,今上的拥趸者。虽然是寒门子弟出身,但一直深受器重。”

    余茂林搜刮记忆,将自己所知的信息告诉给叶君书。

    叶君书想了想道,“要不我们去翻找看看有没有张大人的诗集文章,或许对我们有点好处。”

    基本上,凡是有一定才华能力的人,都会出有几本个人书籍,而每个人写的文章诗集,很容易就透露出一个人的三观思想。

    虽然这个方法有点讨巧,但是不得不说,应该会有用。

    他们对张大人的了解还停留在片面,不够透彻,读他的文章诗集,才能知道得更彻底。

    余茂林闻言,直接道,“现在再去,晚了。我们能想到的,别人也能想到,恐怕各大书肆所有关于张大人的书籍文章,早已贩售一空。”

    叶君书不太信,他们得到的消息挺早的,后知后觉的能那么快就反应过来?

    因此,叶君书拖着余茂林去上街。

    然后就如余茂林所说的,等他们出去买?各大书肆小书肆,已经早早售罄。

    由此可见,还是不能小瞧了别人的敏锐程度,而且说不定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