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- 言情小说 - 老衲很坏[综民间故事]在线阅读 - 分卷阅读40

分卷阅读40

    “不是还有个和尚吗?去把他请来,问问他有没有办法。”

    马文才不信这个,也不乐意给那和尚低头。

    耿氏急得揪了他一下,低声骂道:“好坏试一试!你爹只是干了一回错事,要恨也是娘恨,你瞎搀和什么?孝悌是天下大道,你还年轻,万不能在这件事上落了污点。快,去把大师父请来,别耷拉脸,殷勤点。”

    带着几个人,左绕右绕找到了偏房,马文才把大师父扛了过来。

    为什么是扛过来呢?大师父他睡着了,睡得正香,还打呼呢。

    耿氏说这怎么办?

    马文才露齿一笑,儿子有办法。

    水泼、鼓击、冰敷、手扭,十八般武艺全用上了,大师父酣睡正香,怎么都喊不醒,要不是还打着呼,都能误会是死了。一屋子的人看着躺在屋子中间的大师父,心中感慨,这是个高人啊!被大公子这么磋磨着,是个活人都玩儿完。

    时间慢慢过去,床上的老马气息越来越浅,一声声风箱似的急促,眼看就快不行了。耿氏坐在床边掉眼泪,外屋坐了三个姨太太,捏着帕子干着急。这事儿还没告诉老太太,怕惊扰了老人家,可要是待会儿老太太一起床,就听说大儿子死了,那怕一咯噔也躺下了。

    大伙儿心急如焚,远处出来三声鸡叫,天色渐渐亮了起来,院子外面有五更天的更锣声。锣声一停,大师父打了个哈欠,醒了过来,耿氏连忙围上来,“大师,您可算醒了!你快来看看,我家郎君……”

    大师父“唔”了一声,拿手伸到老马脖子里。

    “脉象怎么样?”耿氏连忙问,也确实有按着脖子把脉的。

    “手冷,捂手。”说着又换了只手,也塞在马爹白嫩的脖子里。

    耿氏心急得跟火烧似的,哭笑不得道:“高僧,求您别开玩笑,这都火烧眉毛了。小儿之前多有得罪,妾身跟您认错,您救救我家相公吧。”

    “嘘,这只手是把脉。”大师父微闭双眼,沉吟片刻,站起身拿过纸笔开方子,口道:“令郎君这是鬼症,人属阳而鬼属阴,男属阳而女属阴,这男人与女鬼结合,阳气尽散,邪祟入体,当以中味调和,去阴还阳,稍后再以阳味调补,方能痊愈。”

    耿氏大喜,“还请高僧快快开药。”

    大师父一点头,看向马文才,道:“马公子,这药好配,药引子难寻,要劳动你这亲儿子一番,不知你可愿意?”

    马文才看到他娘一脸焦急,又想这些年父亲除了在女色方面对他母亲多有亏欠,也无大过,对他更是百依百顺,悉心教导,便一点头,道:“大师若能救得我父,马某刀山火海,万死不辞。”

    “好,看不出来你也是个孝子。这服药共有三味,千年野人参、百年瓦上苔、十年寒露水。”

    马文才心说,你这药好配个屁。

    “我这药的药引,是五百年狐狸精尾巴尖儿上一根白毛。”

    马文才心又说,还是让我配药去吧。

    给了方子,大师父从包袱里翻出一个小红瓶,倒出一粒露水似的水珠子,塞到了老马公子嘴里,登时老马的气息就平稳了下来。这珠子,大师父告诉他们是兰草童子泪,温润滋补,千金难寻。有这珠子养着,可保三个月寿命。

    说罢,叮嘱耿氏,第一个月之内,万不可女人靠近,必得男仆服侍,另外,赶紧为贵公子打点行李,与老衲出门寻药去,这事儿半点耽误不得,迟了一时半刻,你就成寡妇了。

    耿氏见到了大师父的本事,鸡奔碎米般连连点头,为亲儿收了行囊,大把塞了银钱,千叮咛万嘱咐莫要发脾气暴起伤人,又问了大师父在何处挂单,日后必定重金酬谢,大修庙宇,为菩萨重塑金身。

    大师父双手合十,宣一声佛号,出家人不在乎这些,不过女菩萨若日后要再寻老衲,可到红罗山书院的后山之中,有一清雅的竹屋,就是老衲栖身之所。

    耿氏连连点头,含泪送别。

    满载着父母期望的马公子,背上了行囊包裹,踏上了与大和尚寻药的旅程。

    此时天光已经大亮,山下的街道上熙熙攘攘,挑担的算卦的煮茶的烩面的,热闹非凡。山上的红罗山书院也早就敲响了上课钟,一堂课过后,夫子独留下梁山伯、祝英台二人,默写测验。

    祝英台铺纸提笔,行文如长江流水般奔涌而下,毫无停滞。一篇并一篇,满满当当三张大纸,神采飞扬。

    夫子按捺住笑意,板着脸道:“那梁山伯就留下吧。既然是同窗,又有缘住在同一屋檐下,梁山伯你可不能光顾着自己进步。现在这样就很好嘛,要坚持下去。”

    有人噗嗤笑了一声,夫子循声望去,责备道:“祝英台,这么一点小小成绩不可骄傲。”

    祝英台低头称是,见夫子不再理睬他俩,便告退离开,飞快走了出去。

    一出大门,祝英台长舒一口气,低头说道:“你还笑,差点露馅儿。”

    一个青绿的小人儿从她衣襟里冒出头来,笑眯眯道:“小爹好不讲理,刚刚要不是我帮你,你就要被夫子骂啦。其实夫子口硬心软,这会儿说不定正对着你的答卷乐呢。”

    梁祝二人不信,偷偷从门缝往里面观瞧,果然看到夫子手握祝英台的答卷,摇头晃脑,面露喜色。

    祝英台奇怪,问他怎么知道。

    小人儿得意非常,也摇头晃脑,道:“大爹把我生出来之前,我一直就待在学堂里。”

    梁山伯脸都绿了,上前一把捂住他的嘴,小声道:“什么爹生不生的,别瞎说。”

    祝英台很尴尬:“山伯兄,你的手按在了……。”

    好软!梁山伯忙撤回手,生硬地大笑一声,好兄弟不介意哈!走走走,蹴鞠课。

    小人儿捂嘴偷笑,冲着祝英台眨眨眼,我都懂,轻手轻脚又藏了回去。

    祝英台很心虚,按了按他藏匿的地方,“别给小爹我惹麻烦!”

    傍晚下课后,梁祝二人带着小人儿去了后山。这事儿太过诡异,子不语怪力乱神,两人也不敢和书院的夫子们说这件事,只希望大师父见多识广,能为他们解一解疑惑。

    两人互相扶助,过了小溪流,又穿过一大片竹林,便看到了大师父的竹寮。透过打开的窗户,可以看到大师父正弯腰收拾着什么,院子里站着一个少年,背上插着一把长剑,双手抱胸,冷若冰霜。见两人来了,头都没转一下。

    祝英台靠着梁山伯走,轻声道:“这人好凶啊。”

    梁山伯悄声道: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