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- 耽美小说 - 摄政王的秘密在线阅读 - 分卷阅读31

分卷阅读31

    了望桥下秋水,赵渊行到他身侧,蔓草深碧间映出高低两个剪影。

    物是人非。

    仰圣桥上,赵渊开口,“泮宫不日就要重开。”

    新朝渐已安定,李逸能料到这是迟早的事。

    “陛下要礼遇天下士子,要为新朝笼络英才,想必不止京畿的泮宫,各地的学宫都要重整而开吧。”

    赵渊颔首。

    此刻诺大萧条泮宫,白玉桥顶,只立着他和李逸两人,秋风漫卷,不甚寒。

    眼前人曾与他一般立在这帝国的至高处,只消赵渊起个头,弦声便能有人闻。

    “天下方定,陛下也还未亲政,不急着开科取士,泮宫第一批学生,该是各家子弟居多。”

    李逸不消多想,已知赵渊这又奏到了哪一曲,接道:“新封各家,盘踞旧家,再有诸王子弟,是该凑在一处考察栽培,再过几年陛下亲政了,朝上必要吹新风,头一拨就该是他们了。

    与其到时候手忙脚乱,不如拿这泮宫先当个彼此的演武场,倒着实是个小朝廷了。若再有那害群之马,不堪用的,也早挑出来省事。”

    赵渊闻言笑起来,秋阳西斜,于这旧地,映得李逸分不清今昔。

    “陛下想任你作博士,于泮宫授教三礼。”

    他这是对着李逸说皇帝的意思,对着皇帝说郭慎的意思,对着郭慎方说是自己的主意。

    李逸终于跟不上赵渊这调调了,他心有猜疑,不知道这皇帝的旨意里,有几分是摄政王的提议。

    他又觉得不便直问,若真问出来是摄政王,李逸是谢赵渊好呢,还是不谢好,只怕赵渊早料了他的尴尬,也说不准。

    这么一想,李逸就念到赵渊待他如何上去了。

    若说剃度之前,李逸还能理直气壮说声全凭新鲜劲,如今一不许他剃度,二为他寻了泮宫安身,这哪一件被人抓着把柄,都能叫摄政王行于刀刃之上,跌于深谷之中,这哪里是看上几分颜色的意思,分明是掷了全副身家性命也要到手。

    这火玩得有点忒大了。

    他李逸不过顶着个前朝太孙的名头,赵渊要尝一尝压他的滋味,他不心甘情愿又如何,如攀花断柳,折了他,一样得手。

    李逸猜不着赵渊心思,只觉事出反常必有妖,果然生的一样面孔的都是他的克星,不提防也不成。

    “陛下如此厚爱,只怕李逸无命承受,倒要累及陛下名声。”

    话说得僵直,赵渊知道李逸这是在说纵火的事,他窝在民巷都差点被人弄死,去泮宫公开讲学,岂不死得更快。

    李逸这是在推拒,赵渊皱眉,如今有当朝摄政王明晃晃护着,他怕什么?

    赵渊目不转睛看着李逸,见他望着自己的神色复杂难明,他忽就知道了,他怕的正是自个这个摄政王。

    “你应过我,信我这次。”赵渊沉声,只差伸手去抓李逸。

    李逸不想赵渊竟如此敏锐,不容他避开一点。他正不知如何作答,赵渊已道:“你放心,我不是赵深,必不逼你。只盼你守诺,信我一次。”

    赵深逼过他吗,李逸不记得了。

    只“信”这个字,远胜被逼,那主动迈步跌入的滋味,才真正无底深渊。

    李逸到底犹豫了。

    泮池尽头大成殿上,几只鸿雁哀怨鸣过。

    他说他不是赵深,他救他出狱,留他红尘,又替他安身立命,李逸断不是那不知好歹的人。

    赵渊见李逸迟迟不应,难得语气不再平和,“日后祭酒乃是郭慎!你还有什么不放心的?”

    李逸心念如电,脱口道““你应了他什么?”

    “保你。”

    保你无虞,自今往后一世无虞。

    第二十四章

    棂星门前,韦徹心下叹气,跟着赵珩往里走。

    他如今头上青布巾,身上素长襦,完全是一身僮仆打扮,为了充当个年龄相宜的书童,他那留了许久的美髯也被刮得半点不剩。

    幸好韦徹生得面嫩,赵珩本还心中打鼓,不知道这剃了须,已过弱冠的他还能否看得过眼。

    等到亲见了韦徹那日入殿来见,若不是御前牌子通传,他都不敢认了,只见韦徹一领飞鱼红罗织金曳撒,鸾带紧束,越发显得他蜂腰猿背。

    赵珩向来与韦徹说话随意,见此笑道:“这是何处来的朱衣美少年,误入我门,可再不能放他出去。”

    旁里立的暖殿、常随个个都死死忍住笑意,晓是韦徹野管了,皮厚如墙,也被皇帝说得面色一红。

    赵珩到底还年少,见此越发起了促狭心思,忙命人,“给朕取套小珰的贴里来。”转头又对韦徹道:“子通莫要恼了,朕只是想瞧瞧你扮起来能有多年少。”

    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。

    韦徹心道古人彩衣娱亲都要上了,何况今儿他这是娱天子呢,再念及皇帝自登基以来,国愁家累,数月都不曾开怀,今儿这般是极为难得了。

    赵珩入了冬也不过才十四,这么一想,莫说换身小太监的贴里了,就是让他韦徹真当一日内宦,也无不可。

    待韦徹换上了,赵珩直笑得眉眼都弯了,指着左右道:“你们看看,可不就是个十七八的少儿郎嘛。”

    韦徹实要比皇帝大了近十岁。

    寻常人家书童比主家公子大个几岁,原是求稳妥,故而韦徹如今一身僮仆装扮跟着,倒也不算出格。

    只是这僮仆皮肤黝黑,五官深邃,身形又极健美,怎么看也不像中原人士。负责登记学生的学宫吏颇为惊异地瞧了眼韦徹。

    赵珩在簿子上登完了姓名,那学宫吏一见名号,脸上露出了悟道:“公子原是老太后的家人,这从人是西越人吧。”

    赵深之母滇南王老王妃于大成初立就被追封了太后,为区别如今上面那位,人大多模糊称一声老太后,也不提什么谥号了。

    老太后家掌兵西越,仆从里有不少战败的异族后裔。

    要说韦徹祖上,还真是与西越王族沾着边。

    赵珩点头,“学官放心,他能说会写,一口官话也都便利。”

    学宫吏忙道:“公子多虑了,不过是主事早就吩咐过,知道公子身子偏弱,怕他一个恐有照顾不周。”

    “无妨,家生的奴仆,已伴我多年。”

    这头赵珩能偷溜出宫,还得多亏了摄政王全权掌理着军政国事,他一个国君正事没有,只宫中请的宿儒需要应付。给太后请过安,皇帝寻个理由说今儿不上课了,也是无人能管。

    赵珩是天子,不是太子。

    没有十天半月的拉课,谁也不敢报出去。

    赵珩入了泮宫,见事事新鲜,不一时,同窗济济,互相见礼。

    学堂里的同学都非凡人,早有人打听清楚了,见赵珩报名号白显,就道:“你可是老太后家的远亲?”

    沾亲老太后是韦徹